<delect id="nzzh5"><sub id="nzzh5"></sub></delect>

<listing id="nzzh5"><dfn id="nzzh5"></dfn></listing><thead id="nzzh5"></thead>

    <form id="nzzh5"><progress id="nzzh5"></progress></form>
    所在位置:首頁>區縣工作>犍為縣紀委>正文

    家風悠遠丨李母教子有義方

    發布時間:2022/4/29 9:41:06  來源:中國紀檢監察報

    清代循吏、福寧知府李拔的母親,聰明勤儉,智慧賢良,教子“嚴而不失慈,慈而不失教”,教子成才,至今傳為美談。

    李拔,號峨峰,四川犍為人。他學而優則仕,累官至湖北荊宜施道臺,堪稱循吏典范。李拔年幼時,家境困難,母親周氏在家“飼豬養蠶”,父親外出為人砍柴、背米。由于李拔父親長期忙于生計,無暇顧及家庭,便把兒子李拔托付妻子教導。 

    周氏看著聰明伶俐的孩子已經到了上學的年齡,內心無比著急,但家里實在太困難了,她只好自己在家里手把手教孩子讀書識字,啟迪養心。

    每天天剛亮,周氏就叫孩子起床讀書,她常對李拔說:“早上空氣清新,讀書兩倍于平時?!?/span>

    李拔是個懂事的孩子,他目睹家里的困難,極力為家庭分憂。白天,他不論進山砍柴,下鄉給人背米,還是到野外給人放牧,都會帶著書冊一起去,邊干活邊讀書;晚上,在母親的督促下,李拔點起柴火照明,母親在一邊紡織,他在火光下讀書。

    周氏教子常言:“志養千口,力養一身。謂人當立志也,而力亦不可少?!蹦赣H教導李拔,君子要立大志,以百姓的福祉為念,當大志未實現時,要勤勞努力先養活自己,不應有以干體力活為恥的錯誤想法。

    李拔長到15歲的時候,苦于家境貧寒,無法為其聘請名師指點。母親周氏內心很煎熬,經常夜不能寐,經再三思索,她想到“無師當取益友”,于是,決定當掉家中唯一值錢的東西——自己頭上的簪子,用典當來的錢招待兒子的學友,以吸引優秀學生與兒子一起學習。李拔懂得母親的良苦用心,更加發憤圖強。

    在家庭生計困難之際,李拔也曾有過放棄學業的念頭。母親反問道:“古人因生活困難陷入窘境,愁苦萬狀,反而意志更加堅定,你難道因為受饑寒之苦,而迷失了方向嗎?”母親的教誨,更加堅定了李拔進取的決心。在李拔成長重要階段,在他為擇友而彷徨的時候,都是母親為其創造了良好的環境。

    18歲那年,李拔考中秀才。在母親的教育下,青年時期的李拔自書楹聯“立志不在溫飽,讀書豈為科名”于書齋,為自己立下宏愿。

    乾隆十六年(1751年),經多年的寒窗努力,李拔高中進士,入仕為官。李拔為官后,母親雖然不能與其朝夕相處,但依然心系兒子。周氏擔心李拔初為官,處事不周全,還專門托人帶話,要兒子謹慎為官,做百姓愛戴、清正廉明的好官。

    李拔補授湖北長陽知縣后,接父母到長陽小住,吩咐仆人做了一桌豐盛的飯菜,為父母接風洗塵。母親見滿桌飯菜只有他們一家四人吃,臉上露出不高興的表情。母親把李拔叫到旁邊,低聲訓斥說:“剛為官,就忘了當初砍柴放牛的苦日子嗎?”

    李拔連忙低頭認錯。從此,李拔無論到哪為官,都是一飯一菜一湯,除祭祀宴請賓客外,從來沒有違背過。

    乾隆二十四年(1759年)二月,李拔到任福寧知府。他在福寧任職時間不長,提出了興教化莫先于足衣食,足衣食莫大于重農桑,重農桑莫要于興水利的方案,付諸實施,造福一方,深得福寧百姓愛戴。以至李拔轉任福州知府時,福寧百姓不讓他走,而福州百姓爭著“搶官”,一度傳出“兩郡爭守”的佳話。

    作者: 陳啟西



    真人啪啪试看120秒动态图|免费视频网站嗯啊轻点|最新国产亚洲人成无码网站|天天影视性色香欲综合网
    <delect id="nzzh5"><sub id="nzzh5"></sub></delect>

    <listing id="nzzh5"><dfn id="nzzh5"></dfn></listing><thead id="nzzh5"></thead>

      <form id="nzzh5"><progress id="nzzh5"></progress></form>